推普,就是推廣普通話。這么大的題目,從哪兒說起呢?
先說個笑話吧。
上海市某區(qū)檢察院的檢察長到北國哈爾濱出差。在賓館總臺登記入住時,服務員小姐見他穿檢察院的制服,就問他“有家伙什兒沒有”。這“家伙什兒”的發(fā)音是jiāhuoshìr,可是檢察長聽成了jiāwushìr,就回答說“我沒有家務事”。小姐說:“誰問你家務事兒了,我是問你有沒有家伙什兒?”檢察長很不高興:“我是來出差的,我家在上海,在這里有什么家務事?”小姐也不高興了:“我問你有沒有家伙什兒,你怎么老打岔呢?”
這個笑話是真人真事。事過很久,檢察長對我說起這件事時還挺生氣的:“她為什么老追問我有沒有家務事呢?”我在東北生活過,知道這“家伙什兒”是什么,就告訴檢察長說,這服務員是在問您帶沒帶槍支,東北話的“家伙什兒”就是武器、工具的意思,比如打仗時槍是家伙什兒,收割時鐮刀是家伙什兒,寫字時鋼筆、毛筆就是家伙什兒。檢察長恍然大悟,哈哈大笑,但隨后又問:“她為什么不說普通話呢?”
是啊,賓館的服務員面對外地客人,為什么不說普通話呢?
你八成也遇到或者聽到過這類笑話。盡管已經(jīng)進入21世紀,但在語言種類繁多、方言分歧嚴重的中國,這類不該發(fā)生的笑話至今還在隨時發(fā)生著。
方言分歧妨礙著人們的現(xiàn)代交際,妨礙著現(xiàn)代化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妨礙著社會進步。所以我們要大力推行、積極普及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話題一] 漢語有多少種方言
我們中國是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國。據(jù)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先生講,我國的56個民族共有80多種彼此不能通話的語言和地區(qū)方言,分別屬于漢藏語系(如漢語、藏語、景頗語、彝語、苗語、壯語等)、阿爾泰語系(如蒙古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等)、南島語系(如高山語)、南亞語系(如佤語等)、印歐語系(如俄羅斯語、塔吉克語等)。其中使用漢語的人數(shù)最多,除了漢族,還有滿族、回族,大部分畬族、土家族等少數(shù)民族也都使用漢語。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
不同的民族語言之間固然是互相聽不懂了,但是說同一種語言的也不一定都能自由交談,因為大多數(shù)語言都有方言的差別,漢語的方言分歧就十分嚴重。漢語方言的種類實在太多了, 各地方言之間的差異也實在太大了。
什么是方言呢?
方言就是人們常說的“地方話”,是在某個或大或小的地區(qū)通行的交際工具。方言是民族語言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分化出來的地域性變體。所謂地域性變體,自然是相對于民族共同語而言。漢語方言自然是相對于普通話來說的。普通話通行于全國,是國家通用語言;方言通行于某幾個省、或某個省、或者更小的一個地區(qū),是局部地方的通用語言。普通話為全體漢族人民乃至整個中華民族服務,而方言只能為局部地方的人民服務。從組成語言的要素(語音、詞匯、語法)來看,方言之間、方言和普通話之間“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是兄弟姊妹的關系,都是同一古老語言歷史發(fā)展和分化的結果。
那么,漢語到底有多少種方言呢?
從大處說,現(xiàn)代漢語可分為7大方言:
首先是北方方言(廣義的官話),流通在我國中原、東北、西北和西南的廣大地區(qū)。
北方方言還可以再分為4大次方言:
1.華北東北次方言(狹義的北方話):覆蓋北京、天津、河北、內(nèi)蒙古東部、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等省、自治區(qū)、直轄市;
2.西北次方言(西北官話):覆蓋山西、內(nèi)蒙古西部、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省、自治區(qū);
3.西南次方言(西南官話):覆蓋重慶、四川、貴州、云南、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廣西西北部等省、自治區(qū)、直轄市;
4.江淮次方言(下江官話):覆蓋安徽省內(nèi)長江兩岸、江蘇省的江北大部、九江、南京至鎮(zhèn)江的兩岸沿江地區(qū)。
第二是吳方言,即江浙話,分布在江蘇省的江南地區(qū)和浙江省大部。江浙話以上海話為主要代表。
第三是贛方言,即江西話,分布在江西省和福建省西北部和湖南省的東部以及湖北省的東南部。江西話以南昌話為主要代表。
第四是湘方言,即湖南話,分布在湖南省大部。湖南話以長沙話為主要代表(舊時以雙峰話為代表)。
第五是客家方言,又叫客家話、客話??图以挿植急容^分散,比較集中的地方是廣東省東北部、福建省西北部、江西省與湖北、廣東、福建接壤的地區(qū),以及四川、廣西和臺灣等地。東南亞各國的華人中有很多說客家話的??图以捯悦分菰挒橹饕?。
第六是粵方言,又叫粵語、廣東話、廣府話、白話,分布在廣東省大部、廣西自治區(qū)的東南部,以及港澳地區(qū)和北美華人社區(qū)。粵方言以廣州話為主要代表。
第七是閩方言,即閩語,分布很廣,包括福建省大部、廣東省東部的潮汕地區(qū)和西部的雷州半島、海南省、臺灣省大部、浙江省南部,閩方言在東南亞華人社區(qū)流行很廣。閩方言內(nèi)部分歧很大,大概來說,閩南片以廈門話為代表,閩東片以福州話為代表,閩北片以建甌話為代表,閩中片以永安話為代表,莆田仙游片以莆田話為代表。
這七大方言中,以北方話分布最廣,其分布地域大約占全國面積的70%;使用的人口也最多,也占漢語人口的70%左右,其余六大方言的使用人口總和大約只占漢語人口的30%。
除北方方言以外的六大方言都是南方方言。北方方言內(nèi)部差異較小,主要差異是語音,語音的主要差異是每個聲調(diào)的調(diào)值不同。調(diào)值是各地方言相貌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因此也是區(qū)分北方方言各地差異的主要標志之一。我在下面這個表里列出北方話區(qū)9個城市方言的調(diào)值,它們都有“陰陽上去”四聲、也都沒有“入聲”,你可以比較一下它們的不同。如果你用各地不同的調(diào)值分別說“山明水秀、千奇百怪、非常好看、觀察仔細”等詞語,你就能感受到各地方言的特殊味道。
調(diào)值舉例 | 陰平 | 陽平 | 上聲 | 去聲 |
普通(北京)話 | 55 | 35 | 214 | 51 |
天津話 | 11 | 45 | 213 | 53 |
唐山話 | 55 | 44 | 214 | 51 |
沈陽話 | 33 | 35 | 213 | 41 |
鄭州話 | 24 | 42 | 55 | 31 |
濟南話 | 213 | 53 | 55 | 31 |
武漢話 | 55 | 213 | 42 | 35 |
成都話 | 44 | 31 | 53 | 13 |
西安話 | 21 | 24 | 53 | 55 |
同南方方言比起來,北方方言內(nèi)部的一致性很強,所以北方的黑龍江人同大西南的云貴人交談,可以互相聽懂對方的大概意思,保證最基本的交際需要。北方農(nóng)村自古流行一句諺語:“從南京到北京,人生話不生?!本褪钦f北京話是華北東北次方言,南京話屬于江淮次方言,都屬于一個大方言區(qū),互相可以聽得懂。
這七大方言乃是現(xiàn)代漢語方言的粗略劃分,實際上的方言情況還要復雜得多。不但北方人聽不懂廣東人、福建人說話,就連廣東省內(nèi)部的廣州人、梅州人和汕頭人之間,福建省內(nèi)部的福州人、莆田人、廈門人也互相聽不懂對方的話。方言最復雜的福建省大田縣就有5種互相難以通話的小方言。類似情況在南方方言區(qū)的各個省份都是很常見的現(xiàn)象。前幾年,我在長沙一所高校聽到一個小故事。一個從婁底來的新生在聯(lián)歡會上朗誦自己的詩作:mǎguà,mǎguà,fóng mǎguà。聽的人都莫名其妙,難道是“馬褂、馬褂、紅馬褂”嗎?而magua 這個音在湖南有的地方是“青蛙”的意思,但“青蛙、青蛙、紅青蛙”也令人費解。后來見到那位同學的詩稿才明白,原來他寫些的是“玫瑰、玫瑰、紅玫瑰”!有一年我去梅州,一位法院院長對我說:“我們一定要說好普通話,只有說好普通話,才能騙民?!蔽衣犃藢嵲谑瞧婀?,法院院長,說普通話騙民?經(jīng)追問,才知道是“便民”!客家話把不送氣的“便”說成送氣的“騙”。
“方言島”也是令人詫異的語言現(xiàn)象。所謂方言島就是在一個較大的方言區(qū)內(nèi)有個較小的說完全不同的另一種方言的地面,這個地面可以是縣,也可以是鎮(zhèn)、鄉(xiāng)、村。例如廣東省中山市是粵方言區(qū),但中山市區(qū)附近有個小鎮(zhèn),鎮(zhèn)里的人都說與周圍粵方言完全不同的客家話。方言島是古代或者近代駐軍和移民現(xiàn)象造成的。在廣東、福建、海南乃至北方很多地方也常見方言島現(xiàn)象。天津話同周圍的河北話有較明顯的差異,據(jù)說,明初時以安徽籍人為主的朝廷軍隊大批駐扎在天津并在此繁衍生息,故此也可以說天津是一個在河北方言區(qū)內(nèi)的一個較大的安徽方言島,也可以說天津話是安徽話(宿州一帶的話)與河北話的合成作品。山東省青州市有個滿族村,那里的滿族居民是清朝雍正八年起奉朝廷旨令駐守青州的滿族旗兵的后代,直到今天那里的年輕人和老年人一樣仍然保留著從北邊帶來的口音,說著同周圍青州人絕對不同的話。20世紀初修建津浦鐵路,從天津遷到浦口許多鐵路工人,于是直到六七十年代浦口還有個說天津話的鐵路職工聚居區(qū)。新中國在五六十年代曾大規(guī)模地在祖國的西部地區(qū)搞工業(yè)建設,從東部沿海地區(qū)遷移過去很多工人和技術人員,因此在今天西部的新興工業(yè)城市如西安、洛陽、包頭、銀川、石河子等城市里很容易找到說北京話、天津話、上海話、東北話的小方言島。近20年來,由于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很多農(nóng)民有序或無序地向城市流動,同鄉(xiāng)聚居,形成了更新的方言島,如北京南郊的“浙江村”、海淀的“新疆村”都是。
方言之間的分歧主要體現(xiàn)在語音差異,但是詞匯之間的差異也十分可觀,京津唐3地互為鄰居,但是北京人所說的“白薯”,唐山人叫“紅薯”。我問一個天津小姑娘:“你愛吃白薯嗎?”她奇怪地反問我:“白鼠怎么能吃?”我說:“蒸著吃,煮著吃,熬粥吃,都行啊?!彼f:“???多惡心哪!”原來她是把“白薯”當成“白鼠”了,因為天津人管“白薯”叫“山芋”。另一個例子是在廣州白云山公園,我向一位老者打聽“纜車在什么地方”,老者說:“很方便的啦,向前走,一拐彎?!蔽蚁蚯白?,一拐彎,迎面而來的是“男廁”!原來廣東人管“纜車”叫“索道”,說“纜車”,就聽成了“男廁”。你看,漢語的方言分歧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