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世界各國,許多高校都將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從管理制度、課程設置等方面保障大學生藝術教育的有效實施。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易曉明帶領調查團隊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在江蘇省境內的南京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蘇州大學、揚州大學等12所高校中抽取了1440名非藝術專業(yè)的大三學生并發(fā)放了《大學生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現(xiàn)狀評價調查》問卷。目前,我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現(xiàn)狀和實效究竟怎樣?大學生對其認可情況如何?
調查結果一: 大學生對高校公共藝術 教育現(xiàn)狀和效果不滿
此次調查中,大學生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總體評價是根據(jù)學生對公共藝術課程、學校藝術活動、藝術教育效果三方面評價相加所獲得的。調查顯示,大學生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總體評價為中下。同時,大學生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總體評價存在顯著的群體差異,文科大學生對于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總體評價明顯高于工科、理科專業(yè)大學生。
調查團隊成員杜麗姣介紹,對于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實效,是從“提高大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提升學校藝術氛圍”兩個視角來考察?!疤岣叽髮W生藝術素養(yǎng)”視角主要圍繞藝術素養(yǎng)的4個維度,即“豐富大學生藝術知識”“激發(fā)大學生藝術興趣”“提高大學生藝術欣賞能力”以及“提高大學生藝術創(chuàng)作或表達能力的作用”。調查顯示,大學生對于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總體效果的評價為中下,也就是說,他們認為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在提升他們藝術素養(yǎng)和營造校園藝術氛圍方面的效果不好,其中,對“藝術創(chuàng)作或表達能力的提高作用”的評價最低。
調查結果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高校藝術教育還存在問題,需要進行改革,而改革的前提是喚起高校對藝術教育的重視。據(jù)了解,目前一些高校對藝術教育還缺乏真正的重視,藝術教育的普及性不夠,很多高校是將藝術教育作為學校對外宣傳的形式和手段,沒有充分認識到藝術在豐富人的審美情趣、提升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推動社會文明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反觀歐美很多高校都已將藝術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藝術教育課程體系。比如,哈佛大學一直將藝術人文課程列為核心課程,足以顯示藝術教育受到的重視程度。
易曉明表示,“十二五”教育規(guī)劃綱要明確指出,未來10年我國的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戰(zhàn)略主題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強美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yǎng)。藝術教育正是美育最為重要的途徑,應該充分認識藝術對人的發(fā)展價值,重視藝術教育,在積極借鑒國外好的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針對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積極改革,切實提高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實效。
調查結果二: 大學生對課程教學形式 與資源方面評價最低
目前,高校實施藝術教育的途徑主要是兩方面,一是通過設定藝術類的選修課程,以系統(tǒng)的課堂教學形式呈現(xiàn);二是通過各種校園藝術活動來開展。調查中,大學生對多選題“自己所在高校設有的藝術教育形式”的回答結果是:超過一半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所在學校開設或舉辦過公共藝術課、校園藝術節(jié);部分大學生表示自己所在學校會不定期舉辦藝術講座、邀請藝術家或藝術團體進校園演出或舉辦展覽;21.1%的大學生認為其所在高校的藝術教育形式包括參觀校外的藝術場館;21%的大學生認為其所在高校的藝術教育形式包括參與校外的藝術活動。由此可知,江蘇省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公共藝術課、校園藝術節(jié)和藝術講座。
杜麗姣介紹,此次對公共藝術課現(xiàn)狀的調查主要涉及了課程目標、內容、形式與資源、教師素質、課時。調查顯示,大學生對于公共藝術課程的評價為中等偏下。在5個維度中,學生對教師素質、課時安排的評價為中等,而其他3項均低于中等水平。其中,藝術課程形式與資源的得分最低,說明大學生對目前高校藝術課程形式和資源的豐富性、新穎性認可程度不高。公共藝術課程如果僅僅是簡單地介紹幾位藝術大師、講解一些藝術知識,而缺少學生的參與和互動,必然會影響到課程實施的效果。
易曉明說:“根據(jù)我們所做的相關研究,相較于藝術活動,公共藝術課程對于提高大學生藝術素養(yǎng)水平的影響更為明顯,其中藝術課程的目標是影響大學生藝術素養(yǎng)水平提高的最為關鍵的因素。這就意味著公共藝術課程的改革首先是確立其核心課程地位,將其目標定位為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藝術對學生情感陶冶、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發(fā)展、審美情趣提升等功能。”
她建議,可以明確和提高學生的藝術類課程的學分要求。根據(jù)目前國內的情況,可能至少應該要求大學生在畢業(yè)時必須拿到4個藝術類課程學分,也就是至少保證學生在整個大學期間學習一門必修和一門選修藝術課程??梢蚤_設多種門類、多種形式的藝術選修課程,而選修課程的類型有3類:一是側重于提高學生藝術欣賞能力、豐富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等多門類的藝術欣賞課;二是各類藝術理論課,重在引導學生思考藝術與人自身的發(fā)展、與社會的密切關系,理解藝術的意義和價值;三是藝術實踐類型的課程,比如體現(xiàn)當代藝術綜合化、生活化趨勢的藝術設計類課程等,為大學生提供足夠的參與藝術實踐的機會。除了專門的公共藝術課程之外,還可以將藝術滲透到其他課程中,以發(fā)揮其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作用。
調查結果三: 大學生認為藝術活動的 自身參與度不夠
現(xiàn)在很多高校都有藝術社團,也開展了很多藝術活動。然而面對這一調查結果筆者疑惑,難道這些舉措并不能夠吸引大學生積極參與和熱情投入嗎?
杜麗姣告訴筆者,通過調查大學生對于藝術活動的主題、形式、宣傳、內容以及大學生參與程度、數(shù)量的評價顯示,大學生對于高校藝術活動現(xiàn)狀評價為中等水平,其中,對“藝術活動宣傳”的評價為中上,對“自身參與藝術活動程度”的評價為中下。說明目前高校對藝術活動的宣傳做得較好,但學生的參與度不夠。某些大學的藝術活動往往由學生中的部分藝術骨干參與組織、表演,大部分學生只是勉強做觀眾,很少能真正參與其中。
根據(jù)對問題“你最喜歡的藝術教育形式”的回復顯示,大學生比較喜愛各種校內外的藝術活動,其中兩種形式較受歡迎:25%的學生選擇“校園藝術節(jié)”,25.1%的學生選擇“邀請藝術家、藝術團體進校演出或舉辦展覽”。易曉明說,目前西方許多高校藝術社團名目眾多,學校常規(guī)性以及不定期的藝術活動頻繁,有些高校還有自己的藝術館,這些都使得學校的藝術氛圍異常濃厚。比如,美國萊斯利大學即將建成的學生畫廊藝術中心,其毗鄰萊斯利大學的音樂廳,旨在為學生提供藝術實踐的場地,豐富學生的審美經驗,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對于提升整個校園的藝術氛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易曉明表示,根據(jù)相關檢驗,藝術活動對于形成高校藝術氛圍的影響更為明顯,其中藝術活動開展的數(shù)量是最為重要的因素。今后,高校應該多創(chuàng)設和組織面向全體師生的藝術社團和特色藝術活動。
另外,調查還顯示,大學生有明確的藝術教育需求,希望通過藝術教育提高自身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欣賞能力,將藝術能力外化并表現(xiàn)出來,融入到日?;顒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