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歷史契機下,如何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
專家簡介
袁江洋: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劉孝廷: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科技哲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劉立:清華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楊國梁: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5月30日,全國科技創(chuàng)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在本次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fā)表了《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在全國科技創(chuàng)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xié)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講話》)。
習近平強調,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要把科技創(chuàng)新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吹響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到2020年,我國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我國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前列,到2049年,也就是新中國成立100年時,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如何實現這些目標?在加強科技供給、科技智庫、科技管理、科技評價、院所高校改革、人才培養(yǎng)方面,具體應該有哪些舉措?《中國科學報》記者約請相關專家進行了解讀。
科技供給不僅量大還要有效
《中國科學報》:《講話》指出,“人民的需要和呼喚,是科技進步和創(chuàng)新的時代聲音……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藥品安全、人口老齡化等重大民生問題,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給。”對此您怎樣理解?
劉孝廷:“公共科技供給”之前更多涉及民生方面,比如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藥品安全、人口老齡化等重大民生問題?,F在更多賦予其社會服務的內容,比如《講話》中提到的“發(fā)展低成本疾病防控和遠程醫(yī)療技術,實現優(yōu)質醫(yī)療衛(wèi)生資源普惠共享。要發(fā)展信息網絡技術,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區(qū)間的數字鴻溝,努力實現優(yōu)質文化教育資源均等化”等。
除此之外,在科技應用當中會遇到很多如災害風險等突發(fā)狀況,為了防止我們因缺乏知識儲備而應對不足的情況,加強公共科技供給就顯得尤為重要。公共科技有三大職能,第一是應急職能,因為它面向公共資源:第二是儲備職能,大家可以在這個“蓄水池”中得到很多必備的知識。過去科學家可能不太重視這一點,現在隨著技術發(fā)展,有關民生和社會服務方面的知識也有很高的技術含量,如果沒有很高精尖的研究也很難組織起來;第三是人才培養(yǎng)功能,可以提高大眾的科技意識。
劉立:我國現在的科技供給量是很大的,發(fā)表國際論文SCI的數量已經達到世界第二位,專利的供給無論是國內專利還是國際專利數量都非常之大,但是這種供給是否有效還須抱謹慎的態(tài)度。習近平同志在《習近平關于科技創(chuàng)新論述摘編》中提出 “三個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zhàn)場。這“三個面向”已經寫進了今年5月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綱要》之中。習近平同志在此次科技創(chuàng)新大會上的講話將此順序略微作了調整: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民經濟主戰(zhàn)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我做一個通俗的理解: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就是科技創(chuàng)新要“頂天”,面向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就是科技創(chuàng)新要“立地”,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zhàn)場就是科技創(chuàng)新要“接地氣”,合起來就是科技創(chuàng)新要“頂天立地接地氣”。我國要建設科技創(chuàng)新強國,還有追求“開天辟地”的境界,也需要實施“非對稱”趕超戰(zhàn)略。個人認為,在新的歷史時期,國家在2006年提出的“十六字”科技方針可以調整 “三個面向”。
我國的科技供給要有一部分面向國際科技前沿,還要有相當大的一部分面向國民經濟主戰(zhàn)場和國家重大的社會、經濟、國防和民生等方面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加強諸如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藥品安全、人口老齡化等的科技供給是很重要的。
切實發(fā)揮科技智庫的作用
《中國科學報》:《講話》指出,“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詢支撐行政決策的科技決策機制,加強科技決策咨詢系統(tǒng),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要加快推進重大科技決策制度化,解決好實際存在的部門領導拍腦袋、科技專家看眼色行事等問題?!比绾伟l(fā)揮科技智庫在國家智庫的作用?
劉孝廷:智庫概念在西方至少有快一個世紀歷史?!爸菐臁笨梢员焕斫鉃槭恰皯?zhàn)略研究”的機構,可以加強國家對科技發(fā)展的長期構想和規(guī)劃。隨著從戰(zhàn)略科學家個人處獲得戰(zhàn)略咨詢到提供一個組織或集團來提供服務,說明“智庫”作為一個獨立的單位或現象在全國科技發(fā)展當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其可以為很多科研機構和科研項目的上馬提供咨詢,特別是國家在進行重大的科技決策時。需要注意的是,科技智庫的建立不應排斥非體制內的主體,這樣可以保證決策時信息的多樣性、豐富性和完整性,使決策中的失誤和誤區(qū)少一點。
劉立:很多部門以及這些部門的智庫機構還有一些戰(zhàn)略科學家都在向黨和國家提供政策建議,但由于各個部門均固有其部門利益,相互之間會出現難以協(xié)調的問題,會出現資源的重復、各個部門爭搶資源的情況,這不利于中國科技資源整體的合理配置,所以建立一個高層次的科技決策咨詢機構就顯得很有必要??萍紱Q策要堅持科學化和民主化原則,尤其要避免既不科學又不民主的決策。近年來國內外在從事“科技政策學”的研究,對科技智庫的工作是有價值的。
楊國梁:從科技智庫的定位上來講,它存在的價值和目標就是為國家重大的科技決策進行支撐。在實際工作中,確實存在部分領導拍腦袋、科技專家看眼色行事的現象,導致了科技決策機制的缺失,在重大決策中不能非常好地給國家提供科學性、前瞻性的支撐。從國外的經驗上來看,科技智庫對政府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政府進行決策之前會委托科技智庫進行充分的調查和研究,形成基于證據的報告,而不是拍腦袋的決定。有數據、有方法、有建議、有結論,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機制。這種機制提供的政策建議會比較可靠。在大力建設科技智庫的導向下,更應該加強科學方法和工具的應用,使得我們的政策建議在科學上是有基礎的、在數據上是可靠的、結論具有可行性。建設好的科技智庫首先要真實面對需要解決的科技問題、第二在方法上是科學的、第三在數據和材料上是可靠的,以更好地支持科技決策。
讓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發(fā)揮更大作用
《中國科學報》:《講話》指出,“要完善符合科技創(chuàng)新規(guī)律的資源配置方式,解決簡單套用行政預算和財務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資源等問題。”符合科技創(chuàng)新規(guī)律的資源配置方式指的是什么?
劉立:“科技創(chuàng)新”這個概念,現在在政策界已形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說法。我個人的理解是它包含科學、技術與創(chuàng)新,或者科學創(chuàng)新和技術創(chuàng)新,是一個非常綜合的概念。因而“科技創(chuàng)新規(guī)律”包含很多的復雜的涵義。比如,科學創(chuàng)新的規(guī)律包括充分的自由探索、科研評價遵循基于同行評議的擇優(yōu)體系。對于技術創(chuàng)新資源應該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建設以企業(yè)為主體的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包括企業(yè)自身要成為研發(fā)投入主體,不能寄希望于對政府國家科技計劃的“等靠要”。要注意,國家科技計劃對企業(yè)研發(fā)過多的傾斜,會對企業(yè)自身的科技投入產生“擠出效應”。
楊國梁:科學創(chuàng)新和技術創(chuàng)新遵循的規(guī)律不盡相同,科學發(fā)現遵循的是自由探索的方式,而技術創(chuàng)新依靠團隊、資源,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預測?;谶@二者的資源配置方式要遵循其基本規(guī)律。
以英國為例,其資源配置方式非常有助于科學發(fā)展系統(tǒng)。具體來講,其工資體系和課題經費體系的運作方式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前者的核心是保證每一個科研人員的相對獨立狀態(tài),其薪酬保證了科研人員基本體面的生活。在職稱升級時,可以在論文、教學、為院系服務、經費四項中任選兩個進行考核。課題經費體系的核心是剛性預算,承擔課題的大多是講師和副教授。我認為這樣的體系比較有利于基礎研究,根據人才成長規(guī)律,科研人員進行科學活動的鼎盛時期在35~45歲之間。在英國,這個年齡段的科研人員大多不是教授,但仍然可以得到很多的經費支持,這非常有利于科學創(chuàng)新活動。總而言之,是把資源花在了該花的地方。在榮譽分配方面,一般是按照貢獻大小分配。這也有助于鼓勵年輕人的創(chuàng)造活力。
營造全社會愛科學、用科學、信科學的氛圍
《中國科學報》:《講話》指出,“正確評價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的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痹鯓永斫馕鍍r值論中的文化價值?
劉孝廷:科學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我們在很多領域爭“世界第一”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文化心理,對于增強民族自信心、提國氣、振國威有積極的作用,有些內容研究可能還能體現出中國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歷史文化積存在當代的應用??萍紕?chuàng)新也能體現一個國家的人文積存、社會心態(tài)、民眾企盼、對發(fā)展前景的構想等等??萍紕?chuàng)新在某種意義上不完全是“技術活”,更重要的是環(huán)境和氛圍,我們需要一個創(chuàng)新的文化生態(tài)。創(chuàng)新最大的文化價值即它代表了一種生態(tài),如果有好的生態(tài),萬物自然生長,自然可以催生出創(chuàng)新。從文明的角度看,科學技術也代表了人類文明走到今天所達到的文化水準,科技創(chuàng)新達到的突破也會對人類其他領域的文化產生影響,比如突出科學理性、祛除非理性的盲從、鼓勵公眾更好地理解科學,等等。
劉立:無論是科學上的創(chuàng)新還是技術上的創(chuàng)新都會產生文化價值,它們可以激發(fā)社會和公眾尤其是青少年熱愛科學、提倡科學精神的熱情,這就是文化價值的一種體現??茖W指的不僅僅是科學發(fā)現、科學知識這一部分,還包括由此而產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龔育之先生提出過一個重要的命題:“科學思想是第一精神力量。”通過科學傳播,將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的文化價值挖掘出來,努力營造全社會“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社會氛圍,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這有利于推進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的不斷發(fā)展。當然,在我國社會中也應該樹立“科學技術是雙刃劍”的基本認識,讓科技趨利避害。
楊國梁: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和成果可以引領社會文化氛圍的建設。比如說,科技創(chuàng)新需要在一個符合科技創(chuàng)新規(guī)律的氛圍中進行,在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實踐中,會逐漸形成約定俗成的機制,從而形成符合科學精神的文化氛圍,而這種文化氛圍又會帶動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的文化價值導向。
比如英國社會有鼓勵創(chuàng)新的文化價值觀和氛圍,對科研人員從心理上有很大的激發(fā)作用。在英國的文化氛圍中取得科學成就是非常受人尊重的,整個社會尊重科學的氛圍不是靠具體的規(guī)章制度和管理來烘托,而是由文化價值觀決定的。
袁江洋:以科學革命為例,科學革命不僅僅是科學領域的革命,而是人類文化和精神領域的徹底革命。牛頓的《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在沒有導致任何工業(yè)進步之前已經導致了人類精神世界的徹底改變。啟蒙運動就是以科學為典范來開啟的。在這個意義上,科學的精神和文化價值是毫無疑問的。
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間應優(yōu)勢互補
《中國科學報》:《講話》指出,“研究型大學要加強學科建設,重點開展自由探索的基礎研究。要加強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使目標導向研究和自由探索相互銜接、優(yōu)勢互補,形成教研相長?!备咝:涂蒲性核趯蛏嫌泻螀^(qū)別?
劉立:習近平同志此次講話特別談到,對研究型大學要鼓勵自由探索,這是非常重要的。國內外科學發(fā)展的歷史和現實都表明,許多重大的科學成果,都不“規(guī)劃”出來,而是科學家在好奇心和興趣的驅動下從事研究而“冒”出來的。個人認為,“985工程”“211工程”這些研究型大學要加強基礎研究,不斷提高基礎研究經費在整個研發(fā)經費的比例,這也許可以作為一個考核指標。其他地方高校、職業(yè)學校等等主要還是應該為國民經濟主戰(zhàn)場提供高技能的人才,提供公共科技服務的供給。
“科研院所”的內涵很廣,包括一些原隸屬于各大部委的、已改制的科研院所,也包括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是中國科技的“航空母艦”,這艘“航空母艦”從事科學技術活動整個鏈條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品開發(fā)、產業(yè)化,還有辦大學。目前,中國科學院正在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已把“三個面向”“四個率先”作為了新的辦院方針。中國科學院機構有一百多家研究所,對其進行分類定位是很有必要的。有的研究所要面向國際科學前沿,著重從事基礎研究;有的要面向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比如載人航天、國防;還有一些院所和事業(yè)單位要面向國民經濟主戰(zhàn)場。
加強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這在德國有一個可資借鑒的做法:德國的四大國立科研機構即從事基礎研究的馬普學會,從事應用研究的弗勞恩霍夫協(xié)會,從事大科學戰(zhàn)略研究的亥姆霍茲聯合會,以及從事以問題為導向的基礎和應用研究的萊布尼茨科學聯合會,它們的科學家很多都在大學做兼職教授。科學院應該鼓勵更多的科學家到大學做兼職教授,促進科研與教育的有效合作。
楊國梁:這涉及到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定位?,F代大學的三個使命是教書育人、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大學的研究工作主要體現在自由探索的基礎研究方面。而很多研究所在建立伊始就是為了服務國家和社會的實際需求。通過建立科研院所的方式,進行基礎性、關鍵性的研發(fā),面對來自實際、國家和民生的現實需求,而這種需求同時也來自公共科技供給的需求方,比如社會民生和公共服務等。
讓科研人員自由、有尊嚴地進行研究
《中國科學報》:《講話》指出,“不要以出成果的名義干涉科學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約束科學家的研究活動。”“出成果”“死板的制度”具體指的是哪些?
劉立:大學和科學院的行政管理部門要求科學家、教授“出成果”,首先要肯定這有正面意義的。人都是有惰性的,有拖延癥,督促是必要的,問題在于有些部門和領導為了讓科學家出成果進行了太多的評估、檢查和匯報。這樣會極大地分散科研人員的精力,從而產生負面作用。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不受這種評估制度干擾的學者往往可以出一些“大成果”。應該營造這樣的氛圍,要讓科研人員有尊嚴地、寧靜地、自由地進行科學研究,尤其是對從事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和大學教授。
楊國梁:要求科學研究“出成果”本身沒問題,但如果一定要給這個要求加上一個期限可能就會出問題。哪怕是自由研究也要以解決一定的科學問題、取得科研成果為前提,所以“出成果”可以作為對科學研究的一項要求。但在一定期限內取得某項特定的成果是無法完全得到保證的,也是不符合科學研究規(guī)律的。一個在基礎研究方面有追求的科研人員,其本人是非常愿意出成果的,因為成果也可以建立個人的學術聲譽,學術共同體中也有相關機制。只要其在勤奮工作,就算在一定時期內沒有成果,也不能用指標束縛和干擾其正常的研究活動。
尊重科研規(guī)律,防止瞎指揮
《中國科學報》:《講話》指出,“要讓領銜科技專家有職有權,有更大的技術路線決策權、更大的經費支配權、更大的資源調動權,防止瞎指揮、亂指揮?!边@一點如何理解?
劉立:對于在一線從事科學研究的項目課題負責人來說,增加他們的科研決策權、經費支配權和資源調動權,少受行政指揮,這個政策是受歡迎的,可以充分調動項目負責人及其課題組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科學普及與科技創(chuàng)新并重
《中國科學報》:《講話》中提到,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chuàng)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為什么這么說?
劉立:這是對黨的科普思想以及習近平科普思想的重大發(fā)展。2008年時任總書記胡錦濤“在紀念中國科協(xié)成立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一個重要的命題:科技工作包括創(chuàng)新科學技術和普及科學技術這兩個相輔相成的重要方面。當時我在人民大會堂現場,印象很深刻。2012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提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把抓科普工作放在與抓科技創(chuàng)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這次講話中,習近平提出:科技創(chuàng)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chuàng)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由此可見習近平科普思想不斷在豐富和深化。需指出,這里提到的“科學普及”中的“科學”,個人認為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包括科技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也包括科學技術觀、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關系,還包括哲學社會科學的基本內容。
在“科技創(chuàng)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chuàng)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思想指導下,我國科技傳播與普及工作、公民科學文化素質建設工作,將出現新的局面。
楊國梁:科研人員除了科學研究和滿足國家需求之外,還要重視科學普及,這與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的文化機制有所呼應,通過科學普及和科學傳播,在全社會形成愛科學、講科學的氛圍,吸引更多優(yōu)秀的青年人才投入到科技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