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永久免费视频最新|亚洲尹人九九大色香蕉网站|日本综合另类欧美日韩|亚洲国产欧美另类

          國內知名校友應邀做客百年校慶之“俊甫講堂”

          時間:2023-09-25瀏覽:949設置

          923日至24日,值河南師范大學百年校慶之際,化學化工學院積極響應,邀請多位知名校友,到學院開展為期兩天的系列學術交流活動。會議分別由化學化學化工學院常務副院長郭玉明和副院長李志勇主持。

          其中,來自蘇州大學的鄭洪河教授(1990)、鄭州大學的呂超教授(1998)、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焦淑紅教授(2003)、華中科技大學的王得麗教授(2003)、天津大學的黃振峰教授(2011)、香港中文大學的陳振宇教授(1982)、深圳大學的牛青山教授(198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王占東教授(2008)、太原理工大學的李立博教授(2010)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的韓阿麗研究員(2011)等多位國家級、省部級人才分別在化學北樓多個會場進行了學術報告。報告圍繞“基于人工SEI的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發(fā)與產業(yè)化”、“聚合物老化路徑化學發(fā)光監(jiān)測及調控”、“高比能鋰金屬電池”、“氫能與燃料電池貴金屬電催化”、“綠氫:水氧化過程及機理”、“抗氧化劑可以抗衰老延長壽命嗎?”、“超薄聚酰胺復合膜研究進展”、“先進光源在能源化學研究中的應用”、“分子辨識吸附分離材料”、“面向氫能應用的原子級分散電催化材料”等主題依次展開,就當前化學、能源、材料、環(huán)境等領域的多個前沿熱點問題向我院師生做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并與老師同學們進行了深入交流討論。

          各位校友表示,自己雖已畢業(yè),但仍密切關注著母校的發(fā)展,也期望為母校的發(fā)展進步貢獻力量。此次系列學術講座進一步建立并加強了在校師生與已畢業(yè)校友同行間的緊密聯系,強化了校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學院將進一步推動校友聯系常態(tài)化,為實現學院高質量發(fā)展增添新動能。

          專家簡介:

          陳振宇 博士,博士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卓敏講席教授, 香港特別行政區(qū)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主席. 本科畢業(yè)于河南師范大學大學化學系,博士畢業(yè)于美國麻省大學食品營養(yǎng)系。 在SCI雜志上發(fā)表論文260余篇,總被引次數超過19800次,H因子 77。曾任美國化學學會一區(qū)《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雜志副主編,同時任《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Food & Function》、《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Acta Nutrimenta Sinica》、《The Open Agriculture Journal》、《Pakistan Journal of Nutrition》、《Recent Patents on Food, Nutrition & Agriculture》、《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等雜志編委。獲美國化學學會農業(yè)及食品化學研究獎、美國化學學會農業(yè)與食品學部Fellow獎、英國皇家化學學會Fellow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兩次、香港中文大學優(yōu)秀科研獎。

          韓阿麗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B類引才計劃入選者。2016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師從杜平武教授(國家杰青)。2016年至2021年先后在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師從Lain-Jong Li教授)和清華大學(李亞棟院士和王定勝教授)從事博士后研究。韓阿麗研究員研究方向是基于無機納米材料及原子級分散材料結構的可控合成及優(yōu)化,實現可持續(xù)電能在潔凈氫能及高附加燃料分子的高效、廉價存儲及轉換。至今共發(fā)表40余篇SCI論文,其中共同第一/通訊作者論文20余篇,包括1Nat. Commun.、2Angew. Chem. Int. Ed., 1Nano Lett.、1ACS Nano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科學院引才計劃擇優(yōu)支持項目,遼寧省優(yōu)秀青年科學項目。

          黃振峰 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青年人才計劃入選者,獲得中國化工學會基礎研究成果一等獎。2011年在河南師范大學取得學士學位,2016年在天津大學碩博連讀取得工學博士學位,2016-2020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任職博士后研究員職位。面向國家對清潔能源和碳中和的戰(zhàn)略需求,近年來從事能源分子(主要包括水、氫氣、氧氣、氮氣等)的光、電催化轉化及反應過程強化工作。主持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5項。研究成果在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dvanced Materials、Matter等期刊發(fā)表40篇,10篇入選ESI熱點/高引論文,引用超過8500次,H因子33。擔任Frontiers Catalysis期刊的評審編輯以及SmartMatTransaction of Tianjin University期刊的青年編委。

          李立博 太原理工大學教授,博導。國家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山西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主要從事新型多孔材料制備、功能化及能源氣體分離方向研究,在Science、Nature Materials、Nature Chemistry,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ICHE. J.等國際化學化工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引用6000余次,獲授權國家發(fā)明專利12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yōu)青、面上),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課題等。榮獲 2021 年中國化工學會基礎研究二等獎(排名 1)、2021 年山西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2)、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青年獎、中國分子篩新秀獎等。

          呂超 北京化工大學/鄭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現任Analytical Methods,Industrial Chemistry & Materials、《分析試驗室》等期刊副主編,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光譜學與光譜分析》等期刊編委。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復合材料早期老化熒光檢測及其壽命預測、材料結構光譜表征新方法、及納米材料化學發(fā)光分析方法。主持國家基金委重大項目、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及國家“973”計劃課題等項目10余項,以通訊作者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ACS Central Science,Chemical Science,Analytical Chemistry等期刊發(fā)表論文200余篇,獲批中國發(fā)明專利15項,專利技術轉化2項。獲批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yè)聯合會團體標準1項和企業(yè)標準3項。獲得2015年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20年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獎項。

          牛青山 博士生導師,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入選者,山東省“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1982年本科畢業(yè)于河南師范大學化學系,1990年獲美國密執(zhí)安理工大學(MTU),有機化學專業(yè)博士學位,1990年至1992年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從事有機光化學專業(yè)博士后研究,1992年至1994年美國內布羅斯加(Nebraska)大學從事金屬有機專業(yè)博士后研究,1994年至1997年擔任美國康乃爾大學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高分子材料專業(yè)教授助理。2014年起,任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學院教授、博導,現任深圳大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

          王占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首席科學家,2019年入選中組部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主要研究方向為燃燒反應動力學、燃燒診斷學、同步輻射應用等?;谕捷椛涔怆婋x質譜技術,對發(fā)動機燃燒的基礎科學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Proc. Natl. Acad. Sci.、Prog. Energ. Combust. Sci.、Combust. Flame、Proc. Combust. Inst.J. Am. Chem. Soc.等期刊發(fā)表論文120余篇。獲得國際燃燒學會首屆杰出研究獎,國際燃燒學會Bernard Lewis獎。擔任國際燃燒學會ECAC委員會委員,全國分析與應用熱裂解學術聯合會常務理事,2019、2020年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年會反應動力學分論壇程序委員會委員,第七屆青年燃燒會議層流火焰與燃燒反應動力學專題程序委員會委員,第八屆青年燃燒會議層流火焰與燃燒反應動力學專題負責人等。

          鄭洪河 蘇州大學能源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0年本科畢業(yè)于河南師范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93年獲河南師范大學化學系理學碩士學位,并留校工作,2001年獲得湖南大學材料學專業(yè)工學博士學位,回到河南師范大學任教,2004年在日本京都大學工學部合作研究, 2007年進入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工作,2010年回國加盟蘇州大學,負責組建了蘇州大學能源學院,先后任蘇州大學能源學院院長和學術委員會主任,系中國電化學會化學電源分會召集人,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學會理事,中國固態(tài)離子學會理事,《儲能科學與技術》和《電源技術》雜志編委等?,F任蘇州大學特聘教授、江蘇省二級教授、 江蘇華盛鋰電材料研究院院長、蘇州華贏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研究領域包括先進碳素材料、軟功能介質材料(電解液和粘結劑)和鋰離子電池工藝學等,近年來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6項、科技部863重大項目(子課題)2項,出版與新能源技術相關的科學著作2部。在國內外主要期刊發(fā)表論文200余篇,其中SCI一區(qū)論文100余篇,申請專利57(已授權27)20162021先后獲得江蘇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王得麗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年本科畢業(yè)于河南師范大學,2008年獲得武漢大學博士學位;博士畢業(yè)后,先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美國康奈爾大學做博士后,2013年初任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獲得中組部“海外高層次人才計劃”、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湖北省化學化工青年創(chuàng)新獎、“中表鍍-安美特”青年教師獎。研究領域為新型電化學能源與環(huán)境材料的結構設計以及性能優(yōu)化,主要包括氫能與燃料電池,儲能電池(鋰/鈉離子電池,鋰硫電池)等。獲授權美國發(fā)明專利2項、中國發(fā)明專利11項。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青年項目、面上項目、博士點新教師基金、湖北省科技晨光計劃等項目。擔任《J. Chem. Phys.》副主編,《電化學》、《儲能科學與技術》、《Chin. Chem. Lett.》、《Nano Mater. Sci.》、《Energy & Fules》、《JPhys Energy》、《Chem-Asian J.》雜志編委以及加拿大國際電化學能源科學研究院青年委員。

          焦淑紅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焦淑紅博士于2011年在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獲得博士學位,隨后在北京大學和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PNNL)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回國后加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目前主要從事高比能二次電池方面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先進電池體系的材料設計、界面調控和機理研究,在Nat. Energy, Nat. Commun., Joule, PNAS, 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發(fā)表論文80余篇。目前擔任《Science China Materials》編委、《物理化學學報》編委、《SmartMat》青年編委,以及中國化學會女化學工作者委員會委員。

                               (化學化工學院 原洋) 


          返回原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