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意識訴求下的現代大學績效管理
作者:校黨委書記張亞偉 來源:光明日報 2010-01-25
大學作為一種非營利性組織,其生存和發(fā)展離不開對資源的高效利用。大學以追求卓越和提高聲譽為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它需要更新教學和科研設備、開設更多課程、延聘更多優(yōu)秀教師、提供更多科研資金、招收更多優(yōu)秀學生,因而,大學教育的“更好”同時也往往意味著“更加昂貴”。由于主管部門往往注重在宏觀層面關注大學的辦學質量問題,而對于微觀層面的資源利用和轉化則較少關注和考核,這便導致了重資源獲取總量、輕資源利用效益成為不少大學較為普遍的現象。如何打破“重投入、輕效益”的局面,有效整合大學現有資源,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最大程度地滿足社會需要?筆者認為樹立資源意識,開展績效管理勢在必行。
績效管理是通過系統(tǒng)整合組織資源以實現組織目標,并對目標的實現進程和最終結果進行系統(tǒng)評估的管理過程。我國大學現行校、院兩級管理模式,二級學院成為辦學主體,二級學院的資源配置和績效管理是保證大學合理配置資源和提高辦學效益的基礎。在制定大學績效管理指標體系時,應根據大學管理的特殊性,堅持全面績效管理、目標導向等原則。
堅持全面績效管理原則。全面績效管理,就是要使績效管理指標體系涵蓋辦學的所有主要工作內容,實現綜合評價,使績效評估真正起到提高辦學效益的目的。在辦學實踐中,必須堅持以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為根本,不斷強化質量意識,加強內涵建設,實現規(guī)模、質量、結構、效益協(xié)調發(fā)展。
堅持目標導向原則。構建大學二級學院績效管理指標,應以學校辦學目標為主體導向,突出學校特色,落實內涵建設的各項內容和各個環(huán)節(jié),與學??傮w發(fā)展規(guī)劃、資源配置和學科發(fā)展緊密掛鉤。通過績效管理指標的設定,引導二級學院在擴展規(guī)模的同時更加注重內涵建設,緊緊圍繞學校定位和中心目標開展工作。
堅持辦學資源意識和質量效益意識原則。對大學二級學院的績效管理,需要將學校對二級學院教育要素的投入與所得到的回報進行比較和衡量。通過定量定性分析,對一定時期的辦學效益做出客觀、公正和準確的綜合評價,引導二級學院在學校資源比較緊張的情況下,積極獲取各類校外資源,降低辦學成本,提高辦學效益。
堅持共時性評價與歷時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共時性評價是指在同一時段內對二級學院進行的績效管理,用來對比各二級學院辦學效益水平的高低。歷時性評價是指在一定時段內對某個二級學院進行的績效管理,用來反映這個二級學院在一定時期內的績效變化情況。通過共時性評價與歷時性評價相結合,可以更準確地掌握各二級學院的績效及其變化趨勢。
傳統(tǒng)的績效管理強調他律,具有強制性和被動性,容易引起被考核對象的抵觸情緒?,F代績效管理則與目標管理、組織文化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依據組織特性和考核對象的不同,有多種績效管理方法可供選擇,大學績效管理常用的有關鍵事件法、敘述法、單項對比法、綜合指標量化法等等。
關鍵事件法,是一種通過被考核對象的關鍵行為及結果對其績效水平進行考核的方法。大學則以教學質量、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學位點建設、科研平臺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標志性成果為評價對象。其優(yōu)點是:所評定的事件具有可觀測性;可以確定事件帶來的利益和作用;能夠較好反映學校發(fā)展的成效。缺點是;難以反映平均績效;管理層和教師對關鍵事件的認定可能存在不一致。
敘述法,由考核者按照規(guī)范格式寫下被考核對象的工作業(yè)績、實際表現、優(yōu)缺點、發(fā)展?jié)摿Φ?,并提出改進建議的定性評價方法。在大學績效管理中,要根據二級學院任務目標完成情況,通過自我陳述、民意測驗、相互評價、考核專家評分產生出評價結果,具有簡單、快捷的優(yōu)點。但因為缺乏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考核者的個人好惡有可能會對評價結果產生影響。
單項對比法,針對某一績效評估要素,將每一個被考核對象與其他對象進行比較,通過排序來判斷哪個“更好”,是一種相對的定性評價方法。大學績效管理中,主要是對二級學院某個單項活動進行定性或量化排隊,對比分析各學院該項活動的績效。這種方法還可根據排序進行分組評價。其優(yōu)點是便于對各二級學院進行單項評價,績效評估也較為可靠。其缺點是操作比較繁瑣,且不能很好地反映二級學院的綜合業(yè)績。
綜合指標量化法,是指運用多種指標,從具體數量方面對考核對象的工作成果和成效進行概括和分析的方法。大學績效管理中運用綜合指標量化法是對二級學院辦學資源、教學與科研活動、學生就業(yè)等方面進行指標量化綜合評價。其優(yōu)點是可綜合反映學院的各種業(yè)績,合理評價學院辦學效益;缺點是數據采集量大,計算過程繁瑣。
高校對二級學院的績效管理,應強化資源效益意識,充分考慮資源配置、績效產出、績效導向等因素,利用資源配置指標體系、績效產出指標體系和綜合效益指標體系,力求做出全面評價。資源配置指標體系主要包括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物力資源等指標,績效產出指標體系主要包括人才引進與培養(yǎng)、教學工作量、教學質量工程、教研成果、科研成果、重點學科與科研平臺建設等指標,可比性指標體系主要包括資源配置可比性指標、績效量化可比性指標和資源產出效率可比性指標。我校經過對2006~2008三個年度各學院資源配置與績效量化的評價,對各二級學院的運作和成效有了更為清晰的了解,各二級學院也對自身狀況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同時,資源績效評價促進了公平競爭環(huán)境的營造,進一步強化了我校各級管理者和教職工的資源意識和質量效益意識。
(作者系河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